回复【早安】送你一张专属祝福卡片
文 |李炯炎·主播| 赏新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洞仙歌》
后蜀 · 孟昶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贝阙琳宫恨初远。
玉阑干倚遍,怯近朝寒。
回首处,何必流连穆满。
芙蓉开过也。楼阁香融千片。红英泛波面。
洞房深深锁,莫放轻舟瑶台去,甘与尘寰路断。
莫更遣流红到人间,怕一似当时,误他刘阮。
2014年,成都市体育中心南侧,工人们正在施工,想要尽快完成体育中心的修缮。
就在他们挥汗如雨的时候,挖到了一块大石板。
他们没有想到,他们挖到的是一座一千年前的皇家园林,由此开启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重现了只存在文人骚客诗词中的一段传奇。
这个地方叫摩诃池。
在唐以前,这里是一整块平地。
明人曹学佺在《蜀中广记》中记载:
“隋蜀王秀取土筑广子城,因为池。”
隋文帝开皇年间,蜀王杨秀被任命为尚书令,镇守蜀州。
当年,杨秀为了营建成都子城,在摩诃池附近,大量取土。
由于用土量过大,摩诃池形成了一大片很深的洼地。
杨秀转念一想,不妨把河水引入到洼地中,建造一个人工湖,并以这人工湖为中心,修建了一座园林。
起先,这个人工湖没有名字。一位西域僧人云游至此,说了句“摩诃宫毗罗”。
这是梵语,摩诃为大,宫毗罗为龙,意思是说此池广大有龙。
从那以后人工湖于是得名“摩诃池”。
随后的几百年里,蜀地的最高领导人,不断地对摩诃池进行修缮。摩诃池闻名一时。
到了唐代中叶这里就成为了成都最著名的风景区,无论是文人雅士还是凡夫俗子途经于此,必驻足游览,同时留下许多华美的诗篇。
要说让后世文人对摩诃池心驰神往的人,是现代人们不太熟悉的后蜀的皇帝孟昶。
他曾有一首诗作《避暑摩诃池上作》:
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暖。
帘开明月独窥人,欹枕钗横云鬓乱。
起来琼户寂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
屈指西风几时来,只恐流年暗中换。
这首作品描绘的景象是,他与自己的贵妃花蕊夫人在摩诃池上避暑时,香艳的情景。
(更多精彩诗词故事,尽在有书《诗词里的中国》)
这首七言被清朝人收录到康熙年间编修的《全唐诗》中。
然而也有很多文人在编著诗词选集的时候把它收录到词选中,说他的词牌叫《玉楼春》。
这个词牌名还有我们更熟悉的一个别称叫《木兰花》。
纳兰性德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所用的词牌,便是《木兰花》。
那么孟昶的这个作品究竟是诗还是词呢?
首先,就算他是词,词牌名也肯定不是《玉楼春》。
历史上《玉楼春》的格律的变格有很多,所谓的变格就有点像当代的音乐,明明是同一首歌,但是不同人的编曲不同,给大家带来的感受也会有略微差别。
然而《玉楼春》的“曲风”无论怎么变,在第五句一定是押韵的,很显然上面这首作品的第五句没有做到这一点;
另外,说它是诗也略显勉强。
自盛唐之后,文人们对诗的格律要求的极为严格。
而上面这篇作品,却有多处不符合格律的地方。
想要探究这个秘密,就要来看看诗词的区别。
初学诗词的人,很难区分二者的区别。
只觉得诗是相对整齐;而词长短句结合,参差不一。
其实这并非诗词的本质区别。
诗也有长短不一的,李太白就是这类的典型。
比如《将进酒》中的: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说到底,诗、词的本质区别,在于他们的功能不同:
在古人的眼里,诗和词完全是两种不同场合下不同用途的作品。
诗是用来表达自己志向、寄托情怀的,而词在南宋以前,几乎全是用来娱乐的。
从先秦开始,古人们便有诗以言志的传统。
也就是说,通过你做的诗,能够看出你的志向。
倘若你在诗里灌输了一些娱乐性的东西,那么会被很多正统的文人看不起,认为你吟诵的是靡靡之音。
倘若你诗句中有“非礼”,也就是不符合自己身份的内容,也会被人们认为你的命运将会有很大的变故。
唐朝的才女薛涛八九岁时,和父亲在庭院中闲逛,父亲看见了一棵梧桐树便吟了两句诗:
“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
这两句的意思很直白,看起来很没有水平。
在一旁的薛涛很快地接上了两句:
“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
很明显这两句比她父亲的诗,高明许多。
然而,薛涛的父亲,却没有因薛涛的才华兴奋,反而忧心忡忡。
在他看来,薛涛的诗句中有“迎来送往”的暗指,按照诗以言志的传统,日后的日子里很有可能沦落风尘。
后来的故事证明,果然如薛涛父亲所忧心的那样,薛涛成为了一代名妓。
故事当然是附会的,然而从中也映射出古人对诗的态度。
哪怕是后来擅长创作朦胧诗的李商隐,虽然写了很多首爱情诗。
然而在表象之下,却蕴藏了自己内心的志向。
而词对于南宋以前的士大夫们来说,就是娱乐性的“末道小技”。
如果你参加宴会,在人们都陶醉在音乐、美酒之中的时候,吟诵了一首忧国忧民的诗,士大夫也会向你投去扫兴的目光。
大约在北宋庆历年间,宰相晏殊组织了朝廷中的大小官员在他家的西园中赏雪。
范仲淹、宋祁等骨干官员皆作词烘托气氛,同僚们其乐融融。
这时候在一旁尚年轻的欧阳修看不过去了,做了一首诗嘲讽晏殊,其中有四句:
“阴阳乖错乱五行,穷冬山谷暖不冰……
须怜铁甲冷彻骨,四十余万屯边兵。”
当时,北宋正与西夏交战。北宋这边大约出兵40万与西夏国主李元昊交战。
欧阳修就借着这首诗嘲讽晏殊:
“您还是丞相吗?我们的将士在外征战,吃不饱穿不暖,您却有心情在这里赏雪……”
此诗一出,在座高朋们都议论纷纷。
晏殊其实并非一个昏庸的宰相,可以说是文武全才。
后来因为他担任枢密使,西夏对北宋的入侵才被抵抗下来;
在朝廷中他也是一位十分大度的领导,很少与人计较。
然而此次他却忍不住了说:
裴度也曾宴请宾客,韩愈也作文章娱乐,就连这两位忧国忧民的楷模也说“园林穷胜事,钟鼓乐清时”。
谁会像欧阳修一样破坏气氛。
就连后来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闻名的范仲淹,也站出来对欧阳修横加指责。
由此可见,在士大夫心中,诗词的区别。
综合上面的原因,人们认为孟昶留下的那首作品是词的可能性更大。
毕竟他身处的时代是五代十国,诗以言志的传统还未消亡。
而孟昶虽然是一位亡国之君,却非昏庸之主。
孟昶统治后蜀三十年,这三十年里基本称得上国泰民安,文化繁荣,简直就是一个世外桃源。
而在和自己的贵妃花蕊夫人游玩的场合下,写下一首方便唱的词来活跃气氛,显然可能性更大。
只是我们尚不知晓这首词的词牌名。
那事实是否真的如此?
几十年后文豪苏轼,为我们拨开了一层迷雾。
他回忆自己七岁那年,在眉山见到一位老尼姑,已经九十岁了。尼姑自己曾经和师父在后蜀的皇宫里住过一段时间。
有一天天气很热,孟昶和花蕊夫人趁夜在摩诃池上乘凉,写了一首词,自己还能记得全文。
然而苏轼说,时间又过去四十年了,老尼姑早就死了,世上恐怕再没人知道这首词,就连自己也只记得开头两句。
闲来无事时,自己琢磨了许久,这首词的词牌应该是《洞仙歌》。
于是他就自己尝试着把这首词补全了。
苏轼补写出来的《洞仙歌》是这样的: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敧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
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看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做出一个比较靠谱的推测,孟昶的那首作品,很可能是后人根据苏轼的词重新规整而成。
不然这首《洞仙歌》怎么会跟孟昶的作品如此相似,这显然不是巧合。
为什么会把苏东坡的词改成不知名的孟昶呢?
这也不奇怪,孟昶本来就是很风雅有才华的人,而他的夫人花蕊夫人,也是一个难得一见的才女。
当时他所在的后蜀灭亡之后,宋朝的文人,还对后蜀有种病态的迷恋。
是不是到这里就能盖棺定论,孟昶的那首作品,就是后来人虚构的呢?
时光又过去了百年,南宋理宗年间赵闻礼在《阳春白雪》给出了答案:北宋末年。
原本高阁周建、台榭参差的摩诃池,早已经变得荒凉。
蜀帅谢元明,奉命开浚摩诃池。挖出一块石碑。
上面写着本节开头的那首词——《洞仙歌》: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贝阙琳宫恨初远。
玉阑干倚遍,怯近朝寒。
回首处,何必流连穆满。
芙蓉开过也。楼阁香融千片。红英泛波面。
洞房深深锁,莫放轻舟瑶台去,甘与尘寰路断。
莫更遣流红到人间,怕一似当时,误他刘阮。
真相似乎从此大白。
究竟赵闻礼《阳春白雪》中记载的这件事情是真是假,据我们现有稀缺的史料,各大家众说纷纭,已经无从考证了。
但关于这首词的“传说”,却引发后人无限遐想。
就不妨让我们暂且相信历代文人为我们营造的这个曲折又美丽的传说吧。
超200首绝美经典诗词
超70位唐宋文坛顶流
还原唐诗宋词最美的样子
在中国的史海中,还有许多与之相似的故事。
为此有书君继《典籍里的中国》之后,历时两年打磨一套新书《诗词里的中国》。
收录了超245首绝美经典诗词,70位唐宋文坛顶流,还原唐诗宋词最美的样子。被誉为“家中必备诗词套装”。
这套《诗词里的中国》,一共3册——唐诗两册和宋词一册。
唐诗两册覆盖怀古、望月、羁旅、登高、边塞、田园、咏物、节日、送别、闺情10大生活场景。
宋词则以时间为线,从众多宋词中精选25首不同词牌的词,感受中国文字间蕴含的音律之美。
有了这套书,遇到谈话、写作,再也不怕词穷。
好诗好句信手拈来,旁征博引,尽显才华。
更重要的是,里面的每一首诗、每一句词,都能给我们安慰和启发。
失落、迷茫时,读到岑参的“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辛酸中燃起希望;
感到生活艰辛的人,读到24岁裘马清狂的杜甫,登上泰山写下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重拾勇气。
这套书,能让我们仿像置身于绚烂绮丽、气象万千的大唐;
更像身处繁花似锦、活色生香的宋代。
每一句诗、每一首词都字字珠玑,读来是绝佳的享受。
原价119元,端午节特惠仅56元
点击下图,马上拥有
(端午快递不停运,可放心下单)
90首中小学必学必背篇目
1500+文史知识点
首首是经典,篇篇有知识
为什么《诗词里的中国》,是一套特别适合中小学生的古诗词学习书?
因为它集专业性、趣味性、故事性于一体。
不仅有90首中小学必备篇目,还用通俗有趣的语言,还原了诗词故事、人物小传、社会背景等文化常识。
比如《登幽州台歌》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两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背后大有深意。
满腔抱负的陈子昂,想要为国征战,驰骋沙场。
但是建安王武攸宜刚和契丹交战,就溃不成军。
陈子昂只能满怀悲愤地看着主帅无能,三军败退。
在这样的背景下,陈子昂登上了幽州台,才写下了千古名句。
还有我们都很熟悉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表面读起来,是在描述花落燕来的美丽景象。
但里面,却是“富贵宰相”晏殊对春逝的伤感,和对自己生活的感慨。
你看,读懂了故事,也就记住了诗词。
无需死记硬背,也能脱口而出。
写起作文来,引经据典,运用自如,还能培养诗词兴趣,学习历史。
不仅为孩子的大语文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更是受用一生的智慧宝库。
原价119元,端午节特惠仅56元
点击下图,马上拥有
(端午快递不停运,可放心下单)
古风典雅,处处彰显唐诗宋词之美
送礼、典藏两相宜
这套《诗词里的中国》,真是少见的精美。
整套书采用了国风设计,书的封面色彩古韵十足,大气优雅。
送朋友、送家人,送自己,都合适。
易于收纳,摆在书架上也很气派,可以说方方面面,都做得细致。
正文和印文错落有致,版面舒适,读起来特别舒服。
同时,还附赠唐宋文人年表折页。
40位唐代文人,23位宋代文人,年代、生平、名作,一张图清晰梳理。
有了它,再也不担心考试记不住人物和年代。
唐宋文人年表折页↓
不止如此,还有8款词牌透卡随机派送。
8首著名词牌、8幅传世名画、8种好意头随机出。
买到书的你,会抽到什么惊喜呢?
词牌透卡↓
有人说:
每个家庭的书架上,都应该有一套好的诗词书。
孩子读,从小培养气质,培养他们热爱中华文化,还有助于语文学习;
大人读,放松身心,静心治愈,丰富了精神世界。
如果你也喜欢,赶紧把这套唐诗宋词抱回家吧。
希望它,能带给你一段古色古香的阅读享受。
除了《诗词里的中国》唐诗宋词版,出版社还推出了《诗词里的中国》礼盒装,增加了李白、李煜、李清照、纳兰容若4位诗词大家的传记。点击下图,马上拥有
(端午快递不停运,可放心下单)
原价278.60元,端午节特惠109元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