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金融业研究方法探讨。本文不是证券研究报告,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涉及个股也仅为举例或陈述事实之用,不代表我们对他们的证券或产品的推荐。具体投资建议请参考我们的研究报告。
王剑
(相关资料图)
一、重温“银G比”
如果说最具大表哥特色的银行分析指标,那毫无疑问是“银G比”。
它最早的出处,是本公众号的开号之作:
或者看我们后来更为规范的一个版本:
这些内容也收录进我的著作《王剑讲银行业:基本逻辑与分析方法》。
当然,“银G比”这个称呼是热心读者给起的,不是我起的。但还挺形象的。
在此简述下该指标的逻辑。
银行不直接生产实业的产品,但通过帮助实现资金融通来扩大实业的产出,并从这产出中分享自己的一份回报。这笔“分享”必须维持在一个合理水平,如果过高,说明银行占据了过多的社会产出。如果过低,说明银行没啥存在感,没起到很好的资源优化配置的职能,甚至可能是金融压抑,也会反过来制约生产潜力。
名义GDP代表着整个国家的总产出,而银行业增加值是其中分配给银行的部分。可惜统计部门没有披露银行业增加值,我们只能用金融业增加值替代,会有一定误差,暂称之为“金G比”。这点误差我们能够容忍,因为我国金融业的主体就是银行业。或者用银行业利润(注意不是上市银行利润)除以GDP来近似(也有误差)。我国近几年这个指标过高,原因请见下文分解。
然后简述下银G比的波动规律。
银行业为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以债权融资为主,约定利率和其他条件,企业要按约定偿还本息。这就是债务融资的刚性,这种刚性其实导致银G比波动的一个核心原因。
即,经济好转时,企业生产改善,赚了更多钱,但支付给银行的利息是事先固定的,所以银行的收入不会同步快速增长,而是基本稳定,而此时企业的盈利却快速增长。此时,短期内体现为银G比的下降。
经济不好时,则刚好相反,企业生产恶化,收入变少,但依然有义务按照约定支付利息,付完利息后,所剩的利润更少了。于是,短期内,企业利润下滑比银行收入变化要明显得多,银G比上升。我国自2012年以来GDP增速下行,但银G比上升,就是这个情况。
因此,银G比是企业经营情况的反向指标,背后是财务杠杆的威力。
但长期看,企业、银行都会随之调整策略。比如企业确认经济向好后,开始增加信贷,加大生产,于是,银G比又回升了,可能升至所谓的正常水平。当经济下时,则是相反,经过长期调整,银G比回落至正常水平。因此,银G比是一个围绕正常水平波动的波浪线,但其变化周期滞后于经济周期。
此时,如果要看银行股何时会涨,那应该很容易回答:肯定是银G比回落的时候涨,银G比上升的时候跌。背后的逻辑不难理解:银G比回落时,企业日子好过,于是银行股涨。因此,银行股行情具有“依附性”,它不主要是由自己的业绩决定,而是它所服务的企业情况决定。
于是,银G比,成了评价银行股行情的反向指标。比如2016-2018年银G比略降,银行股跑出了不错的收益的。而这几年银G比上升(经济下行,银行业绩却四平八稳,像今年甚至还有改善),银行股表现不佳。
二、估值波动决定行情
我们此前发布的2023年银行业年度策略《风雨之后,重拾复苏》,回顾了几个代表性银行股的历史行情,得出一个结论:短期内,银行股行情是由估值变化驱动的。这也从微观层面验证了银G比,因为宏观经济预期决定了估值,而银行自己的业绩短期内对行情影响甚微。
我们四类银行各选了一家,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宁波银行、常熟银行(常熟银行上市时间太短,暂先忽略),观察其每年的股价行情(年度复权收益率),将行情分解为估值(PE)贡献、EPS贡献和股息率三部分(后两部分可统称为业绩贡献)。也就是说,我们想看看,银行股的涨跌,是估值驱动还是业绩驱动的。
以下是三家银行的年度行情分解(红线代表年度涨幅,其值约为另三条线的值之和):
结论非常清晰:年度的行情,几乎就是估值驱动的:红线和蓝红高度同步,而代表业绩的线则常年四平八稳。
比如工商银行,历史上2014年、2017年出现过大的行情,每年涨幅超过45%,但主要是估值大幅提升来驱动的。近三年,2020-2022年,工商银行每年均为负收益,但也是估值下杀导致的。这么多年来,工商银行的业绩四平八稳。其他两个个股情况也类似,只是估值波动更大。
所以,平时我们说的银行股较“稳”,其实是不太严谨的。其实是银行的业绩稳,股价可一点不稳,反而波动很大,而这波动主要是估值波动造成的。
通过持有更长时间,能够一定程度上熨平估值波动对行情的影响。比如,还是这几个个股,我们改为持有三年,然后每三年去回顾下它们的持股复权收益(年化),再同样分解为上述三个值。较为明显的一点是,估值对行情的影响力还是很大,但相较持有一年,其对行情的影响力是下降的,业绩的影响力是上升的。
以下三个图即为每次持有三年(见横坐标)的年化收益率的分解:
可见,通过延长持有期,时间可以熨平估值波动,而更加能够享受到业绩带来的股价回报。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假如2015-2018年持有宁波银行,这三年算下来,估值是回落的(蓝线为负值),但由于这三年业绩很好,因此依然取得了年化13%左右的回报,还可以。而若遇上其他估值不回落的时期,估值和业绩“双击”,年化收益率高达30-40%,非常可观。
如果持有期更长,长达5年甚至10年以上,那么估值的影响可能进一步消除,可以赚到稳稳的幸福。
可惜,巴菲特告诉我们: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
长期持有银行股,可以熨平估值波动,赚取业绩的钱。但短期内,行情主要是估值波动驱动的,业绩的影响非常小。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事实是,大部分机构投资者确实是年度考核的,这注定我们还是得看短期。
于是,一个任务就摆在面前:择时,抓住估值回升的短期机会。
三、头疼的择时
短期内,行情由估值决定,估值则决定于很多因素,即导致投资者对银行产生好或坏的想法的所有因素。
我们不停地在探讨银行低估值的原因,比如:
而短期内,房地产领域的风险可能是导致银行低估值的核心原因之一。近期该领域政策不断出台,从情绪上缓解了对估值的焦虑。
最后,决定估值的,最终还是宏观经济整体形势。目前,这一点大家分歧很大,很难精准预判,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判断是:
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
明年GDP增速回升,这一点应该没什么分歧。
同时,我们年度策略报告中也对明年银行业绩给出了大致预判,全行业利润增速可能在5%左右,是比前两年回落的。
GDP增速回升,银行业绩增速回落,那么银G比自然是下降的。
所以,这就是我们年度策略中看好银行股股价的理由。
来源:行业资讯